大連信雅達建議大家仔細品味以下幾個事實
*得長期吃苦,不斷積累,時刻積累
*靠專業(yè)翻譯吃飯和玩票完全是兩回事。
*靠專業(yè)翻譯吃飯和搞翻譯培訓完全是兩回事。
*坐在辦公司里搞翻譯和在翻譯涉及的現場搞翻譯完全是兩回事。
*所謂翻譯高手,其譯文經得起推敲, 邏輯嚴密 ,詞句符合原文的風格 ,而且對翻譯人員歷來的錯誤了如指掌,不會把“約定俗成”當作擋箭牌,該破就破。不要迷信權威翻譯、 名人翻譯。
*和你認真討論翻譯的人很少,就算有了,也容易引發(fā)罵戰(zhàn),特別是網絡翻譯討論。所以,翻譯讓人孤獨,看你能不能忍受吧。
*你追求精確、完美的時候,很多人會說你鉆牛角尖,卻不用邏輯來說服你,而只是扣帽子。所以,你得準備應對別人不理解的目光。
*多讀古文,讓自己的譯文地道、簡練、流暢。不一定要用古文翻譯,但是古文不可不讀。如今的漢語,受劣質譯文的影響太深,以至于很多人深陷其中而不自知,而把某些流行的中文當做地道的文。之所以會這樣,那是因為讀的書太少,沒有免疫力了,也沒有辨別能力。
*專業(yè)口譯講究的是積累,臨機應變不過是知識積累的結果和表現,不是無源之水、無本之木。每天練聽力吧。說得俗一點,蠻到質變。怕就怕你堅持不了。
*真正的高手、牛人只說自己專業(yè)內的東西,不會在專業(yè)外裝專家。手都是細心的人,不會放過任何細節(jié),翻譯領域沒有什么“讀書不求甚解”。手都是直接回答問題問題,針鋒相對, 不會拐彎抹角,不會找各種理由搪塞提問的人。高手也有不懂的東西,只要不知道就會大大方方地承認,而不會顧左右而言他,不會掩飾自己的不足。你可以用這些標準去判斷你遇到的人是不是高手。當然,這只是我的判斷標準,不一定放之四海而皆準。
*工作上需要上下文才能翻譯的話,那就努力搞清上下文。如果是學習/翻譯練習的話,不要一遇到沒有上下文就說沒法翻譯,因為那時候你正好放飛自己的想象,給自己想到的上下文提供各種版本的譯文。如此一來,等到你遇到相應的上下文了, 翻譯起來自然就輕松許多了。
*翻譯不要怕丟面子。努力翻譯,盡最大努力。這樣還犯錯的話,那就勇敢接受,向同行請教,找出原因,找出改正方法。沒有錯誤的話,那就沒法發(fā)現不足。
*如果你剛入行的話,那就給自 己定個2年的期限,這期間不要過于在意工資,要重視經驗積累,因為后者才是你的財富,才是你要高工資的資本、籌碼。一旦有了經驗,那你就有底氣了,那時候就得好好談工資了,滿足不了你的要求,不要輕易接活。比如,你去石油鉆井現場當翻譯好幾年了,那就資本雄厚了, 那時候千萬不要干掉價的事情。
*很多人的翻譯遇到很多人點贊/支持,譯者本身也有些水平,點贊的人里面也有高手,可是這并不是說出來的譯文就是高質量的東西。切記切記。有一點要記住:很多時候真理都掌握在少數人手中,翻譯行業(yè)也不例外。
*分工很細的翻譯和一人打理所有的翻譯,情況完全不一樣,因為后者表示這個翻譯要負責本行業(yè)所有的翻譯,而不是只負責某個環(huán)節(jié)。有些人在石油行業(yè)的安保部當翻譯,有些人在HSE部門當翻譯,有些人在凈化廠當翻譯,有些人在井場當翻譯,有些負責調試部門的翻譯,有人負責培訓部門的翻譯,還有人負責作業(yè)移交團隊的翻譯,又有人負責實驗室的翻譯,還有負責維護部門的翻譯,各自都有好處。
*翻譯行業(yè)愛吹牛×的人太多了,偽專家太多,動不動就拿自己的經驗說事的人太多了。而隨時露一手,解決實際問題的太少。很多人的問題都是別人遇到過的,當然解決起來就是輕車熟路了,也就體現不出技術含量。新課題才是衡量水平的標尺。
*所謂翻譯證書,什么CATTI口譯筆譯多少級多少級,不要太看重了。除非你是搞一些很泛的翻譯或者到培訓機構、翻譯公司,否則這個東西就沒用,沒發(fā)給你增加多少籌碼。為什么呢?因為如果你是搞專業(yè)翻譯,石油、紡織、電力、汽車、化..... ,那你只要有基本的英語使用能力,然后再和這個行業(yè)的工人、技術人員多打交道、了解工藝流程,有個幾年經驗,那就完全能勝任翻譯任務了,而和你同樣入行的人,如果同樣不懂專業(yè)的東西,只不過有個什么CATTI之類,那你們就沒啥區(qū)別,證書持有人并不會比你學得快,因為你們都得從頭學起。到時候,你們倆拼的就是入行之后的勤奮程度。所以,那些證書大可不考。夯實自己的基礎,抓住機會,這才最重要。不要跟風,不要浪費時間,不要聽別人吹牛!
*翻譯注重雙語能力基礎上的雙語轉換能力 , 所以翻譯有三點:英語好,漢語好,轉換能力強。三者不可偏廢?,F在缺的是”轉換能力”。
大連信雅達翻譯有限公司,是正規(guī)的、有資質的大連翻譯公司。